×

行业资讯
正文 < 行业资讯 <首页

​“十四五”时期,纺织行业发展将有哪些变化?
发布时间: 2021-01-23 | 来源: 找纱网

“十四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开局起步。纺织行业将立足我国现代化发展新目标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在坚持科技驱动、时尚引领、绿色导向的路径基础上,以科技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引领,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产业基础,优化产业体系,以“十四五”为新起点,适应新形势,谋求新突破,跨入新征程,实现新发展。

关于纺织行业在“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

一是坚持自主自强的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

1.加快纤维新材料及配套装备自主创新,补齐产业链短板。加快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突破,实现碳纤维、对位芳纶、聚酰亚胺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更优性能、低成本、规模化生产,发展配套专用技术装备,填补产业链尖端技术空白。发展聚乳酸、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生物基聚酰胺、壳聚糖等生物基纤维,突破单体、原料规模化生产技术,开发差别化产品,建立更加多元化的纤维原料技术路线,解决石化原料比重偏高问题,提升产业链安全可控性,稳固融入国内大循环。发展功能性、生物可降解脂肪族聚酯等纤维新材料,提升品质与性能,丰富产品线,强化基础纤维材料长板优势,更好满足全面小康社会条件下更加多领域、多元化、多层级的消费及应用需求。

2.坚持提升绿色制造能力,打通可持续发展路径。大力研发并推广应用纺织绿色制造技术,着重推进生态印染加工关键技术突破,发展高效低耗及短流程印染技术、非水介质印染技术、绿色纺织化学品、印染废水高效低成本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等,进一步优化纺织面料的品种品质和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加快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发突破,提高整体技术水平,解决制约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增强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推行绿色纤维材料、绿色面料等产品设计开发,建设绿色纺织工厂,开展绿色供应链试点示范。布局开展碳排放相关计量管理、碳中和前沿基础研究等工作,为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出有益贡献。建立起适应绿色发展需要的行业综合服务体系,完善绿色标准体系,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

3.发展高端纺织制成品,提升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地位。加强纺纱、织造、非织造、染整、缝制等全产业链精细化加工技术的研发应用,全面强化先进、优质制造产业基础。融合新材料、新技术与内需消费升级趋势,开发具有高舒适度、易护理、抑菌保健等功能性及多功能复合的高端纺织制成品,高品质天然纤维产品,具有感知、调节等功能的智能纺织品,不断提升服装服饰以及家用纺织品的品质和科技附加值。大力推动非织造技术、复合材料技术进步,提升产业用纺织品先进制造技术水平;针对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应急与公共安全、土工建筑、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拓展纤维材料应用空间,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公共安全做出应有贡献。

4.大力发展纺织智能制造,持续优化生产效率与生产模式,保障产业稳定、安全发展。加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大数据等智能制造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研发,解决纺织智能制造重点装备、智能化车间/工厂、智能服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大力推动化纤智能工厂、无人值守环锭纺工厂、短流程纺纱智能工厂、织造智能化生产线、针织数字化车间、印染数字化网络化工厂、非织造布智能工厂、服装和家纺智能工厂建设。加快发展纺织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组建有效的创新联合体,推动专用装备、自动化、软件、信息技术等跨领域企业协同创新,形成龙头企业先行推进、大批“专精特”企业深度参与的智能制造发展生态。通过智能制造技术突破,持续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流程,化解劳动力等要素资源对产业发展的制约,保障国内产业链的稳定性、安全性。

二是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调整为发展主线,强化对需求侧的引导作用,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

1.大力优化产业链结构,提升纺织产业体系的价值创造能力。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及跨产业链融通创新,以纺织新材料、绿色制造、高端纺织制成品为中心,加强相关产业链配套产品及关键技术装备的开发应用,带动纺织全产业体系结构升级。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提升材料创新、制造升级和产品开发水平,努力贯通医疗卫生、土工建筑、安全防护等重点产品的跨部门应用体系,拓展应用需求,进一步提高产业用纺织品在纤维加工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结合消费市场个性化发展趋势,依托智能制造创新成果,发展纺织服务型制造,提高服装、家纺产品大规模定制服务水平,打造融合线上交易及线下服务的智能化服务平台,拓宽纺织产业链增值空间。以融入国内大循环格局为核心立足点,推动纺织全产业链产品加强品牌化发展,以卓越的产品研发、创意设计、生产制造和配套服务为基础,主动提升对消费市场的引领作用和掌控能力,助推自主品牌发展取得新成效。

2.立足深度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推动产业区域结构优化调整。继续推动纺织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布局,以中西部地区特色资源条件为基础,不断完善产业体系、服务配套和综合投资环境,形成有序分工合作、高效满足内需、助力新型城镇化的纺织产业布局体系。强化产业集群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的优势作用,打造东部沿海地区世界级产业集群先行示范区,促进中西部地区新兴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对国际供应链优质资源的整合利用,通过跨国并购、股权合作等方式,高质量获取技术、品牌、渠道、高端制造及人才等海外优质资源;在保障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选择适宜地区,稳妥推动制造产能国际化布局,促进产业资源优进优出,与国内产业布局实现协同、互促发展。

1153

浏览量

确定